運動鍛煉對糖友有三大益處 時間和強度要控制好
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的調(diào)理和養(yǎng)護顯得尤為重要,長期堅持適宜的運動鍛煉,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強體質(zhì)。糖尿病患者鍛煉的方法很多,掌握每一種運動的竅門更有助于控制好病情。那么,糖尿病運動在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有哪些講究呢?下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吧。
運動鍛煉對糖尿病人來說具有以下益處:
(1)增強心肺功能,促進物質(zhì)代謝,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感染的機會;
(2)改善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肌肉及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下降,可增強降糖藥物療效,較小劑量可獲得良好療效;
(3)加速脂肪分解,增加膽固醇利用,既可降脂又可減肥。
糖尿病運動鍛煉的小竅門
步行 步行速度可因人而異,全身情況較好的輕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鐘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鐘110-115步;老年體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鐘90-100步。開始步行,每天半小時,以后逐漸加大到每天一小時,可分早晚兩次進行。
走跑交替 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體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進行,并逐漸縮短步行時間,延長慢跑時間。
室內(nèi)運動 適合于后期有多種合并癥的患者,或身體比較虛弱者以及住院者。
蹲下起立 開始時,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仰臥起坐 開始時,每次做5個,以后逐漸增加至20-50個。
床上運動 分別運動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開等動作。對臥床患者較為適合。
身體條件好患者,還可做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羽毛球、老年門球等活動。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糖尿病病人要根據(jù)自己的心肺功能狀態(tài)進行“有氧運動”,所以糖尿病運動的時間和強度就是控制在既達到了運動治療的目的,又不能過分劇烈進入“無氧運動”狀態(tài)。
糖尿病運動的運動時間和強度
運動強度: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糖尿病病人要根據(jù)自己的心肺功能狀態(tài)進行“有氧運動”,所以糖尿病運動的時間和強度就是控制在既達到了運動治療的目的,又不能過分劇烈進入“無氧運動”狀態(tài)。“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可以根據(jù)自己運動后每分鐘的心臟跳動次數(shù)和自我感覺進行判斷?!坝醒踹\動”的目標心跳次數(shù)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中醫(yī)科尹德海
目標心跳次數(shù)=(220-年齡)×60%~80%
例如,一個50歲的人運動后達到的目標心跳次數(shù)為(220-50)×60%~80%=102~136次/分鐘。一般來說,對于一個50歲的人運動后的心跳次數(shù)要達到102次/分鐘以上才能具有較好的運動治療作用,但如果超過136次/分鐘就很可能進入了“無氧運動”狀態(tài),所以50歲的糖尿病病人要將運動時的心率控制在102~136次/分鐘的范圍內(nèi)。在這個心率范圍內(nèi)每個人還要根據(jù)自己的自我感覺來調(diào)節(jié)運動強度,“有氧運動”時呼吸頻率雖然較不運動時加快,但自覺呼吸流暢,微微汗出、面色紅潤。如果你在運動后自覺喘不過氣來、胸悶,甚而胸痛、眩暈而失去平衡感,就表明機體已處在“無氧運動”狀態(tài)下了,這時候就應該及時調(diào)整運動量。
運動的時間:
此外,每次連續(xù)運動的時間一般不能少于20分鐘,但不宜超過1小時,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有條件者可在三餐后半小時均進行20~40分鐘的適量運動,這樣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并減少降糖藥物的用量。一般糖尿病病人每天都應該有半小時左右的運動時間,長期堅持中小運動量的體育運動比間斷進行大運動量的運動要好得多。
一天之中較適宜運動的時間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不要在飽食后即刻進行運動,也不可在饑餓時進行運動,應該在飯后半小時開始進行運動,這時血糖水平較高,進行運動不易發(fā)生低血糖,而且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